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版)
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1305T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Bioengineering)
专业类别:化工与制药类
学 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工和生物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制图、计算、实验、设计、分析测试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能够在化学、化工、生物、生命、材料、医药、能源、资源、冶金、环保、食品等领域从事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生物制剂、生物材料等相关的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化学生物工程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能力预期为:
1. 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地应用化学化工和生物相关知识,指导生物制剂、生物材料等行业的生产实践;
2. 具备相关行业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能够进行项目的组织和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
3. 具备相关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化学化工(特别是与生物相关医药、材料等)行业项目的设计和技术开发;
4.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掌握新兴的生物化工产业的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
5. 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
三、毕业要求
1. 政治素质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
2. 综合素质
(1)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
(2) 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具备基本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3) 具备基本的维吾尔语听、说、读能力;
(4)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
(5) 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6) 具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3. 理论知识
(1) 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 具备宽厚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 具有一定的生物、化工、材料和医药跨学科应用领域的知识;
(4) 具有一定的制图、电子电工和化工机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5) 了解国内外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4. 专业技能
(1) 具有化工、生物、生物化工、生物制剂、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生产控制、技术管理、产品研发、过程优化、化工设计的初步能力;
(2) 具有生物在化学及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3) 具有生物化工生产过程流程图、厂区布置图的识别、绘制及设计能力;
(4) 具有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发现行业新趋势和新动态。
5. 具有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
四、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
实现课程 |
要求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 |
1.1 了解国家发展历史,明确党和国家发展历程。 |
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2 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人文和法律精神。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3 了解国家形势与政策和新疆历史。 |
形势与政策;新疆地方史 |
要求2. 过硬的综合素质能力 |
2.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 |
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大学英语、或大学日语(非英语的考生)、或大学俄语(非英语的考生); |
2.2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具备基本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
大学英语、或大学日语(非英语的考生)、或大学俄语(非英语的考生) |
2.3具备基本的维吾尔语听、说、读能力。 |
应用维吾尔语 |
2.4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 |
高等数学A(上和下);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 |
2.5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Ⅰ和Ⅱ) |
2.6具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
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调查实习、化学化工生产实习、专业认知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
要求3. 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定的学科前瞻性。 |
3.1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Ⅰ和Ⅱ);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Ⅰ和Ⅱ);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Ⅰ和Ⅱ);化工原理实验(Ⅰ和Ⅱ);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原理;化工制图与CAD;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学化工专业外语;分离工程;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课程实习;化工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B;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
3.2具备宽厚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
工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实验;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发酵工程;环境生物学;基因工程 |
3.3具有一定的生物和化工跨学科应用领域的知识。 |
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化学化工前言进展;环境生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化学信息学;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导论;生物材料学;天然药物化学 |
要求3. 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定的学科前瞻性(续)。 |
3.4了解国内外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
化工导论;化学化工前言进展;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导论;化学信息学 |
要求4. 具有扎实的化工、生物和生物化工领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
4.1具有化工、生物、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生产控制、技术管理、产品研发、过程优化、化工设计的初步能力。 |
化工设计基础;化工设计;专业认识认知;生产实习;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B;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环保与安全;化工原理课程实习;工程认知训练Ⅱ;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调查实习;化工工艺学;工业催化;化学化工科研基础训练;化学反应工程 |
4.2具有生物在化学及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
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天然药物化学;生物材料学;环境生物学 |
4.3具有生物化工生产过程流程图、厂区布置图的识别、绘制及设计能力 |
化工制图与CAD;化工制图与CAD课程实习;化工工程制图;化工设计基础;化工设计;专业认知实习;化学化工生产实习;化工工艺学;化工仿真实习;仪器分析课程实习 |
要求5. 具有敏锐发现行业新趋势和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
5.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关注领域内重大科技成果,拓展视野。 |
化工导论;化学化工前言进展;工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实验;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导论;天然药物化学;生物材料学;生物技术制药 |
5.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领域发展新要求,扮演新角色。 |
要求6. 具有体育、军事和安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 |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踏实完成学习和工作。 |
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Ⅰ和Ⅱ);大学生心理健康类课程;大学生创业类课程;国家安全教育 |
五、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基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传递过程原理、生物工程技术基础(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工业微生物学、化工制图与CAD、大学计算机基础、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B、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导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 主要专业实验课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工业微生物实验、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2)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包括军事技能、化工原理课程实习、化工制图与CAD课程实习、化工设计、化学化工科研基础训练、能源资源多样性调查实习、工程认知训练Ⅱ、专业认知实习、化学化工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六、毕业总学分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至少修满172.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39.5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第二课堂8.0学分。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及比例
课程设置 |
学时数 |
实验学时 |
实习周数 |
学分数 |
所占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及实践教学 |
必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740 |
170 |
|
42.5 |
24.6% |
80.9% |
学科基础课程 |
664 |
168 |
|
41.5 |
24.1% |
专业方向课程 |
320 |
96 |
|
20 |
11.6% |
小计 |
1724 |
434 |
|
104 |
59.4% |
选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160 |
|
|
10 |
5.8% |
专业方向课程 |
408 |
32 |
|
25.5 |
14.8% |
小计 |
568 |
32 |
|
35.5 |
20.6%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
/ |
36 |
25 |
14.5% |
14.5% |
第二课堂 |
/ |
/ |
/ |
8 |
4.6% |
4.6% |
合计 |
2292 |
466 |
36 |
172.5 |
100% |
100% |
毕业总学分 |
172.5 |
八、各学期必修课学分分配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学分 |
27.0 |
22.0 |
18.0 |
19.5 |
14.0 |
3.5 |
|
|
|
|
要求:合理分布各学期学分,每学期必修课程学分应控制在18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