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
实现课程 |
要求1. 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以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1.1具有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掌握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建模并求解的基本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数学理论模型建立与推导。 |
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高等数学实验A、线性代数 |
1.2具有较全面的物理、化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物理、化学问题。 |
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实验A、无机化学B、无机化学实验B、有机化学BⅠ、有机化学BⅡ、有机化学实验B、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Ⅰ、物理化学Ⅱ、物理化学实验 |
1.3掌握工程制图和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识图绘图、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并能将其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图形绘制、设计与表述。 |
材料工程制图及CAD、材料工程制图及CAD实习、电工与电子技术B、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B、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
1.4掌握材料的分类、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特点,材料制备的原理、设备与方法以及材料加工与改性原理、方法,熟悉材料质量检测、评定的相关知识及检测流程,具备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检测、评定方案的能力。 |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制备与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粉体工程、硅材料基础、复合材料及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要求2. 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和表达材料设计与制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 |
2.2 能够运用材料科学基本原理,熟练进行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性能的关系分析,提出影响材料性能的相关因素及改善性能措施。 |
材料物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2.3掌握本专业重要文献资料的来源和获取方法,能够借助信息文献检索和分析,利用材料分析检测手段,能够对材料的各种制备、加工及改性方法与工艺、材料失效原因进行技术综合分析,提出合理性判断。 |
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 |
要求3. 设计/开发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材料设计与制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各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对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影响。 |
3.1掌握材料产品开发全流程及其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影响产品开发过程及工艺设计的各种因素。 |
工程设计训练、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B、材料工程基础实习 |
3.2能够基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基本规律,综合考虑效率、经济性、安全等因素,提出材料制备、加工与改性方案,设计出合理工艺。 |
材料物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复合材料及工艺、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材料科研基础训练 |
3.3能够综合考虑技术标准、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选择或开发满足工程需要的材料及工艺,并能将创新思想融入解决方案。 |
环境友好材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疆地方史、形势与政策 |
要求4. 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材料专业外语 |
4.2能够开展相关实验,准确获取、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并能将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有效实验结论。 |
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 |
要求5. 现代工具使用能力:能够针对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掌握常用的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现代仪器/设备、工程工具、模拟软件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 |
5.2 能够根据现代材料研究、制备与加工方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专业设备或者测试技术,分析、计算、设计、模拟预测特定结构或环境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 |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材料认知实习、材料生产实习、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毕业论文 |
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类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理解工程伦理,正确认识材料及其生产、制备及使用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了解与材料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
6.2 能够基于产品开发流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预测,评价材料领域相关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理解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理解其内涵。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环境友好材料、生物材料学、新能源材料 |
7.2 针对材料领域相关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环境友好材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疆地方史、形势与政策 |
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类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认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及个人在其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 |
8.2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责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环境友好材料、工程设计训练、工程认知训练B、材料工程基础实习、材料认知实习、材料生产实习、健康安全与生态文明(C)模块 |
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领导、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军事技能、军事理论、阳光体育 |
9.2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工程设计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军事技能 |
要求10. 沟通:能够通过书面及口头表达形式,就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掌握技术文件或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能够就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材料工程基础实习、毕业论文、工程设计训练 |
10.2 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专业外文文献查阅能力,了解材料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 |
大学英语A I、大学英语A II、大学英语A III、大学英语A IV、材料科研基础训练、毕业论文 |
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材料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及管理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社会经济与管理(E)模块、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正确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创新创业实践、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
要求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获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前沿动态的方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能在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材料科学前沿进展、大学生就业指导 |
12.2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并表现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 |